1. <menuitem id="kyo6t"><em id="kyo6t"></em></menuitem>
      2. <track id="kyo6t"></track>

        <track id="kyo6t"><div id="kyo6t"><td id="kyo6t"></td></div></track>
        <track id="kyo6t"><span id="kyo6t"></span></track>
        <tbody id="kyo6t"></tbody>
        <track id="kyo6t"><div id="kyo6t"></div></track>
      3. 融資租賃理論闡釋與價值


        編輯:admin / 發布時間:2015-12-23 / 閱讀:127

          摘自《上海金融報》 作者:朱大鵬 2014年09月26日
          
          融資租賃的規范定義已經為人熟知,核心特征可概括為“一個行業、兩個相關的合同、三方當事人、四個支柱”。一個行業是指融資租賃是有著獨特價值、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的獨立行業。兩個相關的合同是指融資租賃合同和租賃物件購貨合同。三方當事人是指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貨商三方。四個支柱是指法律法規保護、會計準則界定、稅收優惠鼓勵、監管制度適度。
          
          目前,融資租賃相關的理論研究卻仍顯不足,筆者嘗試對這一理論進行闡釋和總結。
          
          融資租賃行業的價值
          
          融資租賃的行業價值已經通過實證表現出來: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租賃業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但在中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而需要堅實的理論來支撐。
          
          社會分工理論是融資租賃行業價值的第一層基礎。社會分工是行業形成的基礎,在空間范圍的集聚就形成了產業集群。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包括個人和企業兩個方面。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認為,一個企業的活動包含了許多職能,分工或專業化過程,就是企業職能不斷分離出去,其他專業化的企業專門承擔這些職能的過程。在分工的基礎上,按照勞動對象的不同,將社會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融資租賃業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服務部門。
          
          服務業價值理論是租賃行業價值的第二層基礎。在社會分工的過程中,服務部門一般按照四條路徑發展而來:非實物生產的分離、實物生產階段的獨立化、社會生活階段的獨立化、服務業的分化。服務業在社會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經濟學家Riddle
          
          構造的“經濟部門相互作用模型”,說明了服務在分工經濟中的獨特作用,服務不是“邊緣化的或奢侈的經濟活動”,而是位于經濟的核心地帶。服務業具有重要的網絡連接效應和市場擴張效應。流通服務業擴展幅度決定著市場的廣度,影響著交易網絡的延伸范圍,從而影響著市場規模的大小。歷史證明,大規模的生產必須要和大規模的銷售結合在一起,否則經濟難以循環。這是融資租賃蓬勃發展的外在需求。
          
          融資租賃行業的特殊性
          
          社會分工理論等能夠解答融資租賃作為行業存在價值的問題,但與銀行業、消費金融公司相比其特殊性是什么,需要進一步的理論來闡釋。
          
          產權理論是融資租賃行業特殊性的第一層基礎。這是與分工理論相呼應的理論。科斯第二定理認為,交易費用為正的情況下,不同的權利界定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融資租賃就是通過“兩個相關合同”的安排,把債權和物權通過租賃物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正是利用產權的安排保護交易的可靠性,是通過增加外生的交易費用來減少內生的交易費用。政府對融資租賃業的稅收優惠,也是通過租賃物這一特殊載體實現的。
          
          所有權與控制權兩權分離理論是融資租賃行業特殊性的第二層基礎。兩權分離理論即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理論,它隨著股份公司產生而產生。1932年,貝利和米恩斯在對美國200家大公司分析后,發現在這些大公司多數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權的高級管理人員所控制;現代公司已經發生了“所有與控制的分離”,公司實際已由職業經理組成的“控制者集團”所控制。著名學者錢德勒認為,股權分散的加劇和管理的專業化,使得擁有專門管理知識并壟斷了專門經營信息的經理,實際上掌握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導致“兩權分離”。
          
          把握好上述兩個理論,就能清晰理解融資租賃行業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主要在于租賃物的所有權分為法律所有權和經濟所有權(可以理解為用益物權),法律所有權是由出租人掌握,經濟所有權由承租人掌握。這種財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模式,是融資租賃行業所特有的。
          
          融資租賃需要外部環境支持
          
          現代融資租賃業發展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即“四個支柱”。
          
          政府干預理論是建立“四個支柱”的理論前提。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的政府干預理論,包括市場失靈理論和政府的經濟職能理論。市場失靈理論是指當市場不完備、信息不完全、競爭不完全時,市場機制不會自己達到帕累托最優;市場失靈是無處不在的。政府的經濟職能理論是指政府失靈并不比市場失靈更糟,而且這種失靈是可以被緩解乃至消除的,通過采取適當的政策,政府干預可帶來帕累托改進。政府干預理論的最終結論就是為了彌補市場失靈,政府干預應該遍布各個經濟部門和領域,而不僅僅是制訂法規、再分配和提供公共品。充分理解這個理論,有利于融資租賃行業有效地呼吁政府完善“四個支柱”。
          
          法律方面的理論是法律法規保護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用益物權理論和自力救濟理論。用益物權理論是融資租賃物法律保護的理論基礎。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的,承租人的租賃權就是用益物權。“買賣不破租賃”是對租賃用益物權的形象概括。煙臺大學“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課題組認為,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利用其使用價值的定限物權。用益物權包括排他、優先、追及、物權請求權效力,這些效力在用益物權均有特殊的表現形式。用益物權可劃分為:法定用益物權與意定用益物權、登記用益物權與非登記用益物權等多種形式。用益物權是以所有權為基礎而產生的權利,是所有權行使的一種形式,形成了對所有權的一種限制。所有權與用益物權,正是所有權與控制權兩權分離的在法律上的規范表述。沒有用益物權,就沒有租賃權,也就不會有融資租賃。
          
          自力救濟理論是出租人行使租賃物取回權的理論來源。自力救濟是指權利人的權利遭受侵害在國家機關未能提供及時保護的情況下,以個人的力量進行保全性自救的行為。狹義的自力救濟僅指民法的自助行為。對于融資租賃而言,由于租賃物所有權仍保留在出租人,在承租人違約情況下,出租人可否自行取回租賃物,至關重要。《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在承租人不當拒收貨物、撤銷接受、不履行到期支付義務或者就部分或全部貨物毀棄合同,出租人可以行使租賃物取回權。方式包括自力取回和司法取回兩種,但自力取回以不違反治安為前提。充分掌握了這兩個理論,有利于在法律保護和權利執行兩個領域做到有理可依。
          
          會計理論是融資租賃會計準則界定方面的理論基礎。我國的會計理論主要由會計目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則等組成。其中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歸納為:客觀性、實質重于形式、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權責發生制、配比、謹慎性、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項原則。這些理論均對融資租賃的會計核算有重要影響,但其中會計主體假設、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具有突出的地位。
          
          會計主體假設的目的,是為會計核算劃定一個空間范圍,以便于將企業自身的經營活動和外界相區別,與所有者自身的經濟收支相區別。界線清楚,既便于核算,又避免糾葛。一般而言,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理論對融資租賃物的核算至關重要,是決定租賃物是納入承租人表內還是出租人表內的前提。會計核算是針對會計主體進行的,但融資租賃物的物權為了法律上的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分屬出租人和承租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只能由會計主體假設解決——資產只能進入一個會計主體。第二步就要由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來解決。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對于融資租賃而言,經濟學家阿曼波認為:“就同一財產而言,進行長期租賃與在法律上直接取得財產從融資效果上看本質并無差別。”這也是大多數成熟租賃市場國家所采取的會計核算原則。一般而言,國際會計準則按照租賃物的風險和權利的主要歸屬,來判定納入承租人或出租人的表內進行核算。
          
          稅收基本原則理論是稅收鼓勵優惠的理論基礎。稅收政策對于融資租賃的發展至關重要。稅收政策要依據稅收基本原則來制定,包括稅收法定原則、財政收入原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其中財政收入原則、效率原則與稅收鼓勵優惠關系更密切。財政收入原則是指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強制性分配,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收入要充分,并隨著經濟增長彈性征收。稅收效率原則是指稅法的制定、執行和調整必須有利于社會經濟運行效率和稅收行政效率的提高。由于融資租賃可以增加投資、加快設備更新,有利于經濟發展,因此政府從增加長遠財政收入的角度,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這包括直接的稅收優惠和對租賃物的加速折舊政策等。理解了稅收基本原則理論,更有利于充分爭取和利用國家對融資租賃的稅收政策。
          
          金融監管理論是融資租賃監管制度適度的理論基礎。金融監管理論分為監管原因論和監管方法論兩大類。監管原因論主要包括公共利益論、保護債權論、金融風險控制論等;監管方法論包括偏重穩定型監管理論、偏重效率型監管理論、經濟監管理論、監管尋租理論、監管捕獲理論、監管激勵理論、基于市場約束的金融監管理論等。與融資租賃適度監管密切相關的是金融風險控制論和基于市場約束的金融監管理論,原因在于金融租賃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依靠金融市場融資為主,社會外部性比銀行要小,受市場約束明顯。此外,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的適度監管原則和效率監管原則,也與融資租賃適度監管密切相關。把握好了金融監管理論,有利于做好對融資租賃監管的力度把握。
          
          融資租賃運營需有理論支撐
          
          融資租賃行業是一個獨特的行業,其運營也有著獨特的規律,這也是有著獨特理論所支撐的。
          
          第一,阿曼波提出的融資租賃周期理論,揭示了行業發展特點。和其他行業一樣,融資租賃也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階段。阿曼波將租賃發展分為六大階段,被稱為“租賃周期理論”。根據該理論,租賃被分成兩大類別和六個階段,兩大類別是指出租服務和融資租賃;六個階段是指租協議階段、單融資租賃階段、創新性的融資租賃階段、經營租賃階段、租賃的新產品階段、租賃成熟階段。其中,后五個階段屬于融資租賃。在各個階段,又有著不同的特點。租賃周期理論描述了租賃行業的發展歷程并展示了方向,有利于我們從時間維度把握發展的特點。
          
          第二,信息不對稱理論在融資租賃行業發揮著更深入的作用。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雖然這一理論應用普遍,但融資租賃應用得更充分。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融資風險管理方面,融資租賃通過租賃物的所有權控制,能夠比銀行信貸接受更多的客戶,需要的客戶資信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相對少,在交易后的管理過程中,也比銀行信貸相對簡單,需要的信息也少;因此能夠收取比銀行貸款利息高的租息。二是在租賃物相關的信息,租賃公司具有比較優勢,如租賃物估值、處置、流轉等方面,具有專門團隊和專業技能。三是在承租人、出租人、生產商三個主體交易過程中,信息比兩方的主體交易更透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融資租賃蘊含三大理論
          
          關于融資租賃行為的關注,提出了較多的假設和判斷。在融資租賃動機方面,主要有稅率差異理論;在融資租賃與銀行貸款區別方面,主要有債務替代理論、代理成本理論。
          
          稅率差異理論
          
          該理論認為,融資租賃之所以存在,或者說租賃合同的價值,在于承租企業和融資租賃公司能通過融資租賃得到不同程度的稅收收益。這種稅收收益來自于政府的補貼性政策,或者把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間的稅率不同。當出租方享受補貼性的稅收利益時,出租人通過融資租賃向承租人轉讓部分補貼利益,而這部分利益承租人通過其他交易方式是不能獲得的,租賃因此快速發展。Barclay和Smith(1995)的研究顯示,承擔高比率稅收的企業更易采取融資租賃。Lasfer和Levis(1998)的研究表明,相對于不存在融資租賃的企業,運用融資租賃的企業有著較高的稅費。
          
          債務替代理論
          
          該理論認為,對于企業而言,融資租賃和借款債務是兩種可以相互代替的融資方式,一方增加,另一方則會減少。這一理論在融資租賃和借款債務利率相近及可獲得性相似的情況下是成立的,這也恰恰證明了融資租賃的存在價值。Lasfer和Levis
          
          (1998)的實證研究指出,對于上市和非上市中的中小企業來而言,融資租賃是借款債務融資的替代手段,而對于大企業而言,融資租賃則是借款債務融資的一種補充。
          
          代理成本理論
          
          這實際上就是委托代理理論。該理論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而行為的情況。當企業從外部融入債務資金后,企業與貸款主體就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可能不按照約定使用資金,也可能借入更多的資金,從而損害原有的貸款主體利益。這種情況下,融資租賃則比借款更容易避免這種問題。Grinblatt和Titmans(1998)的研究表明,小公司更多地依靠租賃方式融資以降低資產置換的資金問題。這一理論再次證明了融資租賃行業的獨特價值,也說明了融資租賃行業客戶的特殊性。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天津分行)


        上一篇:融資租賃公司的盈利模式與定價體系
        下一篇:跨境融資租賃中的若干問題
          1. <menuitem id="kyo6t"><em id="kyo6t"></em></menuitem>
          2. <track id="kyo6t"></track>

            <track id="kyo6t"><div id="kyo6t"><td id="kyo6t"></td></div></track>
            <track id="kyo6t"><span id="kyo6t"></span></track>
            <tbody id="kyo6t"></tbody>
            <track id="kyo6t"><div id="kyo6t"></div></track>
          3.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