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想說愛你不容易
來源:新宏想法 ,作者:馬宏
前 言 01 融資租賃卷雞肋:時代紅利已遠,全面收縮迫近。
近期,路邊群眾熱議銀保監會有關信托的一系列新規,祝賀信托業在回歸本源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筆者出身的租賃校友圈兒,望信托而嘆租賃,觀花開而知結果。新組建的金融監管部門必然會落實融資租賃方面的一系列新政,具體內容,拭目以待。
相信無論在圈兒里圈兒外,租賃人對融資租賃行業紅利在急劇衰退這一趨勢都是有共識的。分歧集中在,在回歸本源的道路上,融資租賃是否能夠真正轉型成功。其實,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首先是因為,轉型是否成功,本就沒有統一的主客觀標準。
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筆者對融資租賃全行業轉型抱有一種非常非常謹慎樂觀的態度。這并不否定人才濟濟的租賃行業的整體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這種謹慎樂觀建立在客觀環境的基礎之上,那就是,產業轉型升級。
說白了,就是產業自身正在轉型升級,具體例證都不用舉了,看看ChatGPT就能人間清醒。人類社會走到了重要的轉折點,所有的產業都面臨巨大挑戰。看看車市,新能源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道路是多么曲折坎坷,就知道產業自身的風險是多么巨大。而作為類信貸債權業務,融資租賃的商業模式建立在成熟產業的基礎之上,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怎么搞,怎么評,恐怕都是茫茫然的。“凡是看不懂的項目,都不是個項目!”這句玩笑話,始終響于耳畔。
具體而微,可以看到,融資租賃公司以產業創新為名大舉進入的行業,集中在能源電力、交通運輸、工程建造等領域,比如風光儲、比如汽車、比如工程機械。歷史上看,這類業務之所以被排除在主流業務之外,除了技術自身發展階段因素,更多是因為,在城投、央國企和上市公司等高層級類信貸資產尚能吃飽之時,租賃公司大多不愿意做這些雞肋業務。沒錯,這些業務其實是租賃人眼中的雞肋,單體小,風險高,運營重,盈利難。唉!沒法子,現在吃不飽了,雞肋業務,雖說無肉,有味亦可,能咋辦?饑時糠也天,續命又一年。然而,如果不在商業模式上破冰創新,這些雞肋業務,其短暫支撐業績的作用消退后,必然成為租賃公司的沉重負擔,甚至成為血窟窿負資產。
舉一個例子,在某個小微租賃論證會上,一位老銀行家指出,小微企業風險有明顯的潮汐性,在某個階段高速漲潮,在某個階段集中退潮,金融機構在漲潮期進入,在退潮期集中爆雷。融資租賃公司到底是想做小B,還是做大C,是否論證清晰?筆者也用商用車金融來輔助說明,作為物流行業典型的小微租賃業務,商用車租賃商業模式始終扭曲,難以避免周期性出險。商用車作為通用資產,尚且如此。那些小微企業的非標設備,又如何用來對抗周期?除非是披著租賃的外皮放小貸,這還要應對銀行下沉的深度挑戰。
確實有一部分租賃公司,在同行吃肉的時候,甘心啃骨頭,把小微租賃、汽車零售、工程機械好好做了做,形成一定的先發優勢和標桿地位。但是,融資租賃市場從來都無寡頭,更不可能形成壟斷。任何領先的租賃模式,都難以形成壁壘,很容易被同行用抄作業的方式復制。同行沒肉吃了,自然都會來搶骨頭,狼多骨頭少,雞肋也是寶。當巨量資金涌入這些利潤微薄的苦哈哈的領域,先發標桿們一樣會被卷死,所謂的優勢,在武德充沛的市場肉搏下,都只是曾經的故事而已。人人都來搶雞骨頭,雞骨頭也不夠吃。在同行往死里卷的時候,先發標桿們能不能笑到最后,真是未知數。
小微、汽車、工程機械……,這些領域,市場也就那么大,無法承載融資租賃現有的投放規模。除了有強大產業背景或者金主爸爸的融資租賃公司,絕大多數租賃公司在這場轉型大戲中,都只是跑龍套的而已。泛金融時代的類信貸紅利已經走遠,融資租賃行業的全面收縮就在眼前。無論表面上多么繁華熱鬧,融資租賃行業的內核在快速降溫,這一波卷雞肋式轉型創新之后,全面收縮的艱難境況才正式開啟。
02 融資租賃變形記 | 從類信貸收租到實質性服務
每年的這個時間點,有人在跑客戶,有人在清不良,有人在等獎金,有人在換工作。某天,我和某總反反復復壓著馬路,分享了一包香煙,各自飲了一大桶無糖可樂,七七八八說了一堆話。除了正正經經的業務探討,其他廢話文學大致如下:
沒有實質性服務的融資手續費,以后怕是越來越難收了。
其實監管早就發文件,要規范融資手續費。
高院也發文件,要嚴格審查通過服務費、咨詢費變相收取高額利息了。
這個文件不是針對租賃,銀行、保理都要管的。沒有實質性服務的收費,法律和監管都不支持啊。
什么叫做實質性服務?
就是真干活,干客戶需要的活。
這個太難了。
是呀。融資租賃公司都是同質化的,以類信貸模式經營放貸業務,又能為客戶提供什么實質性服務?
我們的優勢就是資金,別的專業服務,能干啥?財務,有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有律師事務所。什么專業服務都有專業機構做。租賃公司能整出什么既獨特又是客戶剛需的服務花樣來?
難!
再說,專業服務還有牌照和資質限制呀。
是呀,超出牌照范圍,那就是非法經營了。但,租賃公司可以和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合作啊。
更難。成本打不住。租賃就是抄銀行,銀行怎么放貸款,租賃就用回租學著放。銀行也不知道怎么給客戶提供啥專業咨詢服務啊。再說,銀行就算能提供,客戶也未必需要,未必愿意買單啊。
可別提了。
啥?
現在在清查融資性貿易呢。你說,回租算不算融資性貿易。
不算吧?回租是租賃呀。
回租在法律性質上當然是租賃,但這種交易結構也可能被認定成融資性貿易呀。
怎么講?
把設備賣一道,再租用,這不就是用買賣加租賃的貿易手法融資嗎。別說回租,直租也可能是套個設備貿易的殼子,實際上是融資。
那麻煩了。
……
……
時代變了。
時代變了。
03 賴掉融資租賃服務費,算不算承租人的道德風險?
老兄弟很郁悶,為了規避服務費合規問題,他們公司已經為承租人提供了(自認為)相應的管理咨詢服務,且服務費率很低,因為本金金額小,服務費絕對金額也很小,還是分年收取的。遇上這樣的承租人,他很是無奈。
筆者認真審核分析了老兄弟提供的文件資料。服務費分年收取,雖然有出租人調節當期利潤的考慮,但確實在相當程度上減輕了承租人的資金壓力,且承租人也出具了相應的確認函。但問題在于,該筆服務費未走招標程序,且價格略高。客觀分析,如果沒有融資,客戶不會采購這筆服務,即便采購,也不會是這個價格水平。老兄弟嘆道,當初需要資金,承租人經辦人對這筆服務費的“準利息”性質是心知肚明的,計算綜合成本時也算進去了,上報材料都寫得明明白白,現在不認賬了,算不算是道德風險?
“凡事要朝樂觀的一面看。你這個客戶好歹沒有逾期呀,這不是萬幸嗎!”筆者勸慰道。采購服務需要走專門的采購流程,這個服務費流程是跟著融資審批流程一起走的,顯然在合規性上有瑕疵,經不起審計。結合現實看,企業經營普遍比較艱難,費用都是能省就省,已經付掉的服務費扯扯皮,也許就認了,但尚未付的服務費,大概率是收不上來的,出租人只能做好調整收益率的心理準備。
“單純是道德風險還罷。我申請了資產巡視,就怕客戶連這么點服務費都付不出來,是不是經營出問題了。”老兄弟嘆道。他是個明白人,知道一切意愿問題背后都是能力問題。
筆者認為,融資租賃服務費,在相當程度上,是基于融資的變相利息,如果費用畸高,則屬于超額利息。即便出租人提供了相應服務,也要注意,一方面,要做到質價相符,另一方面,還要走相應的采購流程,做到實質合規與形式合規相統一,否則很難得到支持。在當下環境,承租人越來越精打細算,出租人也要拓寬思路,以實質性服務獲取非利息收入。
是吧?
是的!
04 談談融資租賃算不算融資性貿易
有朋友咨詢問,融資租賃是否屬于融資性貿易?他是看了一則公告,講的是某某上市公司及其融資租賃子公司通過虛假融資租賃業務,虛增收入,挪用資金償還個人債務。談起融資性貿易(或稱貿易型融資),它的皮已經被扒得差不多了。先看下圖:
根據相關文件和上述答復,融資性貿易業務是以貿易業務為名,實為出借資金、無商業實質的違規業務。其表現形式多樣,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主要特征有:
一是虛構貿易背景,或人為增加交易環節;
二是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均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或上下游之間存在特定利益關系;
三是貿易標的由對方實質控制;
四是直接提供資金或通過結算票據、辦理保理、增信支持等方式變相提供資金。
那么,融資租賃算不算融資性貿易呢?
筆者認為:
首先,融資性貿易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是一個“監管概念”。
其次,融資租賃,顧名思義,就是融資性租賃,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民法典》上的有名合同。
然而,朋友關心的是,無論是直租還是回租,租賃物都有兩道買賣交易,這兩道買賣,會不會構成融資性貿易。
筆者覺得,朋友真的是太鉆牛角尖了。但是問題既然提出來了,筆者自然要思考一番。從法律和監管上看,融資租賃的結構雖然是“買賣+租賃”,但其自有一套法律制度和監管制度,并無必要再適用融資性貿易的相關規則去管理。從實務層面來看,融資租賃是不屬于融資性貿易的。但既然保理業務有可能涉融資性貿易,那么融資租賃業務同樣極有可能涉融資性貿易。比如,出租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一筆融資性貿易項下的設備交易提供了直租資金和服務。更甚者,出租人明知上述情形,依然提供直租資金和服務。而回租結構中的設備買賣,更有涉融資性貿易紅線的可能。這是一個問題,希望業內人士一同深入思考。
今天就先寫這么多吧。以后再聊。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05 融資租賃,想說愛你不容易 | 你以為的地久天長,不過是他的或有選項……
近日某個清晨,筆者正躺在床上刷手機看新聞,收到一條微信,是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發的。他說,他現在就職的融資租賃公司,剛剛傳來消息,業務會有調整。
筆者還以為他們公司覺悟了,終于想明白要加速轉型了。筆者是個熱心人,正想電話聊聊,可突然一句話,心涼半截。老朋友說,上面的意思是,他們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就先放放,將正在展業的省份關幾個……
經過交流,筆者大概理解了。他們公司的意思,十有八九是,不轉型,不折騰,不玩了。老朋友自說自話一通后,筆者約他,若到上海,咖啡敘舊,并寫了一句話:你以為的地久天長,不過是他的或有選項。可想了想,又刪除了,沒發過去。
曾幾何時,融資租賃是個熱乎乎的金窩窩,不管啥背景的股東,都想鉆進來舒舒坦坦賺一把。現如今,泛金融化浪潮退去,能堅守初心持續創新的租賃公司,又能有幾家?或觀望,或茍延,或退卻,構成了退潮之下的眾生相。
對產業和產業金融,大家的理解力和運營力,是不同的,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所有人都愿意做產業,做產業金融。真正的產業金融,其實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借用另一位老朋友的一句話,與大家感慨一番。他說:我們在融資租賃行業里再專業再資深,如果這個行業大縮水,甚至細分領域沒有了,我們的專業和資深,又算得上什么?(大意如此)
是呀,如果行業沒了,我們還算什么?
06 “融資租賃是做甲方,經營租賃是做乙方,你確定你能彎下腰?可拉倒吧!”
“融資租賃是做甲方,經營租賃是做乙方,你確定你能彎下腰?可拉倒吧!”某總說罷,大家都笑了。
這發生在一場經營租賃論證會的會后晚餐桌上。
“做經營租賃就是做服務,必須是細活兒。以前做融資租賃,業務毛糙點兒,價格高點兒,客戶也都能擔待住。做經營租賃,那要手勤眼快,物美價廉。再小的甲方也是甲方,再大的乙方也還是乙方。”有人補充說。
“做慣了甲方的人,是做不了乙方的。彎不下腰,低不下頭,姿勢清奇,無比別扭……”另有人補充說。
既然是擺問題,那就說開了,挺好。大家都是熟人,沒必要藏著掖著。
……
融資租賃公司轉型做經營租賃,真正的經營租賃,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門話題。雖然融租和經租都姓租,但最多算五百年前是一家,現在早就出了五服了。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之間的差異,比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之間的差異還要大。融租和保理好歹都算地方金融組織,經營租賃連類金融都不算。所以,對于和保理相關的活動,我是積極參加的,對于和經營租賃相關的活動,我往往都推掉了。不管是工程機械、汽車還是制造業機械設備,凡是融資租賃公司想做的經營租賃,我都不太愿意鋪太多時間在上面。畢竟,一年也就那么兩百多個工作日。
這并沒有說融資租賃公司就做不成經營租賃的意思。相當一部分融資租賃在細分領域,將經營租賃做成了標桿,我就不舉例了。但是,我們務必注意到,能成功的經營租賃模式,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選定的細分領域必須有成熟的經營租賃市場。
第二,融資租賃公司必須自身具備產業背景或者能夠綁定產業客戶資源,或廠商,或大用戶。
第三,必須單獨建設經營租賃人力資源團隊。
如果一個細分領域壓根就沒有經營租賃的交易習慣,融資租賃公司與產業客戶又沒有深度綁定,還指望依靠舊的融資租賃團隊去做創新,那這種經營租賃轉型,幾乎必然是失敗的。
小文開頭,某總說的那句話,詼諧中藏著尖銳。融資租賃雖然只是主流金融業的補充,但也是資金市場的甲方。經營租賃,哪怕做到世界第一,面對客戶,也只是一個大乙方,乙方再大,也還是乙方。而依賴類信貸人力模型培養起來的融資租賃人才,即便有意愿,是否又真的有能力,躬親入局,去做經營租賃呢?
真的,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壓根不是一個行業,之間隔著萬重高山。
07 從租賃到基金 | 一位轉型中的融資租賃老兄弟的肺腑之言
某總,筆者的一位老兄弟,一席肺腑語,聞而感慨,書以記之。
筆者以為老兄弟想聊聊融資租賃產業創新,先說了一車話。沒想到……
某總:……聊聊轉型吧。
筆者:……融資租賃就應該做產業金融……弱產業屬性+弱金融屬性,共同構成了融資租賃今天的內源性危機……
某總:……
筆者:……
某總:咱們還是別聊租賃轉型產業這些個事兒了。
筆者:?
某總:子言非不利也,然非我所欲也。
筆者:?
某總:我們公司不存在產業轉型的問題。
筆者:?
某總:如果平臺業務受限,我們打算停掉外部項目。
筆者:只做內部項目?
某總:做內部財務工具,協同其他兄弟公司。
筆者:那一年能做幾個項目……
某總:能做就做,不做就算……
筆者:那兄弟們咋辦?
某總:我們公司一共沒多少人,人員可以分流到其他子公司去。
筆者:愿意去嗎?
某總:……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吧。
筆者:……
某總:轉型不是高管個人意志能決定的……股東更希望發揮我們在地方基建業務上積累的資源優勢,轉過去試試做REITs……
筆者:原來是找我聊REITs,我還以為聊產業租賃呢……
某總:繼續圍繞基礎設施做金融文章,用REITs做!
筆者:這也是一種轉型方式……REITs也有新能源、新基建產業項目的。
某總:那就用REITs做產業吧。
繼續促膝長談……
上一篇:轉型當自強,租賃這張萬能牌照還能用多久?
下一篇:律師實務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