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讓你快速看懂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發展三階段
摘要:作為商業銀行控股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在發展的初期存在依托母行資源實現快速擴張的傾向,但從長期看,完全依賴于母行的發展模式是與商業銀行通過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實現綜合化經營的初衷相背離的,也將使商業銀行專設金融租賃公司失去意義。因此,基于租賃本質的差異化發展,以及最終專業化、國際化的經營,構成了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主要經營發展模式。1初期的“行司聯動”
應當理解,“行司聯動”本身并非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最初始階段就完全獨立地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也可以成為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一種選擇,但對于具備母行品牌、渠道以及各種資源優勢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在發展的初期,很難不對上述優勢加以利用,尤其是對于仍處在“外延式”增長階段、關注規模擴張的金融租賃公司而言。
事實上,從我國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經驗看,“行司聯動”的早期發展戰略也的確能起到有效作用,關鍵在于具體在哪些層面來開展“行司聯動”。
就與母行聯系的緊密程度而言,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行司聯動”主要可分為“完全依賴型”和“合作互補型”兩種模式:
(1)完全依賴型。指金融租賃公司無論在資金來源、業務渠道、決策管理、風險控制等各方面全面依賴于母行系統。
主要特征為:金融租賃公司沒有自身獨立的營銷渠道,業務幾乎全部來源于母行系統內,且主要以“類信貸”的回租業務為主;金融租賃公司只具備相對的決策權,具體業務是否開展仍須按照母行的統一授信決策為主;金融租賃公司對業務項目的風險管理主要依托于母行分支機構完成,本身的團隊和系統不足以管理業務風險;利用與母行一致的項目評審、資產管理和業務信息系統,不獨立開發業務與辦公的信息系統;資金來源主要依托于母行的基礎信用而非自身專業化管理形成的品牌。
(2)合作互補型。指金融租賃公司堅持獨立運營,但也與母行系統存在必要的協同合作,達到優勢互補目的。
主要特征為:金融租賃公司既通過母行渠道開展營銷,也具備一定獨立的業務渠道;金融租賃公司參考母行對客戶的授信情況,但具備獨立的業務決策;金融租賃公司具備成熟的業務風險管理團隊,但也同時借助母行系統開展風險管理;金融租賃公司獨立開發適合租賃業務開展和風險管理的信息系統,但保持與母行系統的信息共享;資金來源依靠自身專業化管理形成的品牌,母行的基礎信用僅為最終的流動性風險控制而使用。
從以上兩種與母行關系模式的比較看,“完全依賴型”金融租賃公司更類似于商業銀行的一個部門,母行對于金融租賃公司的達到了完全的控制,只是因為擁有獨立的公司牌照而起到了一定風險隔離的作用;
而“合作互補型”金融租賃公司既利用母行的客戶資源、網絡渠道和風險管理經驗,又擁有相對獨立的營銷、決策和風控體系,易于形成與母行產品的差異化,是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有效補充,也能夠在自身租賃業務發展的同時,有效帶動母行資金清算、匯劃和結售匯等結算業務,信用證、保函、應收款保理等貿易融資業務,以及投行、理財等其他金融服務,形成協同效應,促進母行綜合經營服務水平的提高。
因此,“合作互補型”成為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行司聯動”模式的更佳選擇。但這一模式必需注意解決好金融租賃公司與母行部門間、與各個分支行間的競爭問題。
由于“合作互補型行司聯動”模式下的金融租賃公司具備更獨立的地位,在對母行系統渠道運用以及具體業務開展過程中易于形成對商業銀行系統內客戶資源、業務收入、管理服務的競爭,尤其是對同樣具備考核壓力的系統內商業銀行的分支行而言,此類競爭往往使金融租賃公司與系統內分支行不易形成真正合力。
從以往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經驗看,金融租賃公司與系統內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合作并非可以單純通過總行層面的行政化調度來加以解決,而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業務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成為破解系統內競爭的關鍵,即在公平地計算各合作方機構在具體業務開展過程中提供的服務價值,合理地開展利益分配將使協同效應最大化。
而具體的分配方式既可以是真實費用的支付,也可以通過最終母行對金融租賃公司及分行的利潤考核體現,兩者區別在于前者完全市場化但不節稅,后者則需要母行建立合理的機制來加以運作。2發展期的差異化經營
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脫胎于商業銀行,公司初創期的公司治理、人員結構、系統建設等條件決定了其更多開展“類信貸”租賃業務的傾向,事實上,自2007年試點以來,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開展“類信貸”的回租業務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截至2013年末,以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為主的全國金融租賃公司管理的近萬億的租賃資產中,回租資產的比例仍高達72.63%。

應當明確的是,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其初衷一定不是僅讓公司來開展與商業銀行自身相類似的業務,因此,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必須清楚自身的定位以及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如前文所述,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對于母行系統而言,其應當起到的作用是豐富母行的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并最終達到增強母行整體競爭能力的目的。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要求金融租賃公司應當開展差異化的經營,而不能僅滿足于“多一層物權保障的信貸”業務的開展。
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差異化經營,實際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與包括母行在內的商業銀行信貸產品的差異化
區別于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主要提供融資服務,租賃業務是“融資與融物的結合”,因此強化對“物”的管理和研究,將是金融租賃公司發揮自身的功能優勢,提供與商業銀行差異化產品線的核心內容。
具體而言,金融租賃公司應當培育自身對于租賃項目來源、可行性分析、風險定價、項目資產管理、租賃物的控制和折舊、租賃物殘值處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改變對母行系統相關業務開展和風險控制的途徑依賴,以自身的資產和投資管理能力開展差異化經營。其中,尤其應當加強對租賃資產風險管理以及租賃物折舊、殘值處理的能力,其實這也是包括金融租賃公司在內的所有的融資租賃公司必須逐步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2)與融資租賃公司的差異化
與普通融資租賃公司相比,金融租賃公司的固有優勢在于對金融市場的運作能力,因此目前市場上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金融租賃公司由于金融牌照的獲取,從而具備了更廣泛的融資渠道,對于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而言,更因擁有了母行信用的支撐而具備更寬松的資金來源,故銀行系金融租賃的固有優勢在于開展資金占用量大的融資租賃業務,即發揮自身融資能力強的優勢。
這一看法的片面之處在于,仍然忽略了金融租賃公司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應當理解,任何忽略租賃業務具備并獨有的對“物”進行管理這一本質的競爭力,實際都不是租賃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就此而言,金融租賃公司“與生俱來”獲取資金的優勢一定不會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需要放棄資金來源的優勢,而是應當考慮在何種狀況下來體現自身優勢。實際上,通過借助母行綜合化經營優勢制定差異化經營策略是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實現差異化經營的主要途徑之一:必須通過金融租賃公司把租賃業務作為銀行系統的一條重要產品線,通過專業化的租賃物采購、租賃、管理和處置,在滿足客戶長期投融資、財務優化、降低成本等需求的基礎上,延伸商業銀行的服務領域和手段,并與母行系統內的其他產品和服務共同形成綜合化競爭力。
換言之,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租賃業務體現了整個母行體系對客戶的協同服務,“一站式”地解決了客戶更多的、甚至是所有的金融服務需求時,其與普通融資租賃公司的差異才真正得以體現,同時也為母行的綜合化經營帶來了最大的附加值。因此,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與普通融資租賃公司的差異化并非僅在于資金來源上的優勢,而其真正的核心仍在于自身對租賃物專業化的管理以及由此產生的母行整體協同效應。
(3)與其他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差異化
雖然目前我國的租賃滲透率低,租賃市場前景廣闊,但現實看,即便具備了母行整體協同的優勢,單家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也不可能在所有的租賃業務領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發達市場國家經驗表明,由于租賃業務本身包含了對租賃物長期投資管理的要求,因此租賃公司發展的要旨在于對某個專業領域做深做透,只有對細分行業開展長期的跟蹤和研究,才能作出前瞻性的決策判斷。就此而言,對于經歷了初始發展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在租賃業務的重點發展領域上應當適時作出選擇,而根據母行不同資源稟賦優勢,選擇與母行類同的專擅領域作為發展重點不失為一條較佳途徑。
具體而言,金融租賃公司可考慮按照母行業務種類優勢來制定差異化經營策略,獲得差異化的發展。事實上近年來,即便對于同一大類的業務,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也已根據自身以及母行的特點,用行業細分的方式開展了差異化經營的嘗試。
以飛機租賃為例,交銀租賃和民生租賃均是我國較早開展飛機租賃的金融租賃公司,但具體側重各有不同:交銀租賃利用交通銀行在飛機融資的客戶以及資源上的優勢,主要針對國內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機項目開展業務,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大型飛機五十多架,建立了境內外業務操作的平臺和較為齊全的飛機融資租賃及經營租賃業務模式,飛機租賃業務的總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均在國內金融租賃同業中排名靠前;
而民生租賃則根據民生銀行客戶資源和股東結構,從最開始就把飛機租賃的主要目標定位于公務機租賃,目前,公司開展的公務機租賃業務已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并以多機種、多型號、多序列的公務機機隊,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務機租賃公司。
由此可見,在解決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與其他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差異化問題時主要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適時根據自身團隊特點,通過專業化的建設來選擇確定重點租賃業務發展領域;二是利用母行資源稟賦優勢,采取市場細分的方法開展差異化的經營。這也是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保有行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之一。3成熟期的專業化、國際化經營
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發展的第三階段將步入成熟期,為專業化、國際化發展階段。在此階段,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一是應當摒棄以往“租大、租長、租集中”的思維,以行業細分為準則、推行產品事業部制為方法、培育自身專業化團隊為抓手、服務中小企業為目標,選擇特定行業領域進行專業化發展;二是牢牢抓住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為整個租賃行業所帶來國際化發展的良好契機,在伴隨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而在綜保區或境外設立專業化子公司,是提供這一服務的良好載體。
(1)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化經營
由于租賃對于國民經濟的各行業都有著普遍的促進作用,決定了租賃業務開展的廣度,與各行業產生自然分工一致,融資租賃公司之間也必定最終產生細化的分工,而由此帶來的專業化的經營,實際也是租賃行業成熟的標志之一。
從發達市場國家看,大而全的“融資租賃百貨公司”并不存在,即便對于資金面相對寬松的銀行系租賃公司也是如此。這些國家的銀行系租賃公司往往在各自專業的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業務特色。
如:荷蘭拉赫蘭頓融資租賃公司大力發展農業、食品、新能源、環保設備租賃,打造綠色科技業務板塊,形成了獨特品牌;澳大利亞麥格理融資租賃公司為各種高科技設備提供專業的信息技術及電子設備租賃服務和解決方案;德國德意齊融資租賃公司發展工程機械、機車、機床等設備租賃;蘇格蘭皇家融資租賃公司著力開展飛機、船舶、鐵路設備租賃;法興融資租賃公司將設備融資、汽車和IT經營性租賃作為三大核心業務。
以上情況表明,專業化是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取得良好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實現專業化發展是我國金融租賃公司乃至整個融資租賃行業所面對的核心問題。
從專業化發展的角度觀察,目前,我國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主要存在業務領域拓展不全面以及客戶結構不科學的情況,而這些情況背后體現的是組織架構不合理、人才隊伍建設不到位和創新能力缺乏等深層次問題。
首先,從業務領域拓展情況看,目前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有扎堆于航空、航運、工程機械設備等行業的傾向,公司之間各自的發展戰略和業務定位不夠細分,行業增長模式仍以簡單粗放的規模增長為主,盲目的價格競爭使得行業收益率不斷下降。
這就要求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必須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定位,選定專業化的發展方向。
其次,從客戶結構情況看,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租大、租長、租集中”現象普遍,在客戶的選擇上偏好大型企業。這實際也是公司脫胎于商業銀行,受商業銀行傳統信貸理念影響的一種反映。但必須認識到,對于選擇大客戶,短期內固然有業務規模擴張快的優勢,但由于大客戶業務是資本消耗型業務,且大客戶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從長期看大客戶租賃業務的利潤率將遠低于中小企業客戶租賃業務的利潤率。
從發達市場國家看,租賃公司往往更多開展中小客戶的租賃業務,如:根據日本租賃行業統計,大客戶業務總規模占比在40%左右,而中小客戶占比在60%;西班牙融資租賃客戶群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合同數量中小企業約占80%,大型企業約占20%;意大利融資租賃客戶主要是工業企業,以客戶規模分類,主要是中小企業。因此,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應當摒棄以往“貪大”的客戶選擇標準,把為中小企業服務作為業務細分的一個重要基礎。
再次,從公司組織架構看,由于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最初組建的經營管理團隊往往以銀行人員為主要班底,因此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最初的組織架構更接近于商業銀行架構,但隨著業務不斷拓展,金融租賃公司這一組織架構的缺陷明顯:
一是隨著產品線不斷豐富,高管團隊難以適應所有業務條線的決策;二是既不利于公司業務產品的細分,也不利于滿足專業化經營對于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而實踐經驗表明,采取事業部制將很好解決以上缺陷,通過相對獨立的產品事業部制,各事業部實行相對獨立的核算,將更能發揮中層專業管理人員經營管理的積極性,更利于提升專業化的金融服務水平。
最后,從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能力看,總體而言,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不缺乏熟悉金融市場的團隊,但往往缺乏對特定“租賃物”有長期跟蹤研究、了解特定市場情況的專業化人才。這將嚴重阻礙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化進程,也大大限制了公司的產品創新能力。事實上,既具備良好金融及租賃知識,又熟悉特定行業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一定是稀缺的,因此金融租賃公司更現實的一個選擇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協同機制,把兩類不同人才培育成架構清晰、合作無間的團隊,以真正使金融租賃公司具備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力。
(2)金融租賃公司的國際化經營
我國金融租賃公司的國際化一直到近年來才逐漸被提出,而這一提法產生的直接原因來自于金融租賃行業對航運租賃,尤其是飛機、船舶租賃業務的發展,換言之,是業務國際化客觀要求金融租賃公司具備國際化的視野。事實上,世界各國租賃公司發展經驗表明,租賃公司的國際化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獨的國際化,而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是促進和配合本國生產企業商品走向國際市場所帶來的國際化;二是為了相關出租和承租企業稅收、財務結構調整的原因,從而開展跨境租賃,前者涉及本國生產企業和商品的國際化、而后者涉及兩國的法律、稅收等環境的差異。
現階段,對于我國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而言,除了發展飛機、船舶租賃外,目前存在一個比較好的“國際化”的發展機遇是:配合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生產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機械、鋼鐵、工程設備制造企業及其產品急需走向國際市場,這些產品都存在使用期限長、資金占用量大、現金流較為穩定的特點,是較為良好的租賃標的;同樣,一旦中國的高鐵項目對外“營銷”成功,則金融租賃公司也可把高鐵構件和車體等內容作為租賃物來開展國際租賃。
重要的是,金融租賃公司在開展上述國際租賃業務時,一定要依靠具體生產企業,一是能夠有更好的生產和租賃物維護技術,確保租賃物保障功能的實現;二是由生產企業提供相關服務,確保租賃風險的控制以及租賃物處置能夠產生更多的殘余價值。而金融租賃企業需要做的是提供包括法律稅收環境分析、現金流測算、匯率風險規避、租賃產品架構的設計等相關金融服務。
2013年之前,金融租賃公司國際化的主要載體是經允許在境外或我國綜保區設立的SPV,其特點是分散但具備良好的風險隔離機制,而2014年以來,以上海自貿區建立為契機,中國銀監會已將金融租賃公司設立綜保區或境外專業子公司作為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化、國際化發展的載體。
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化子公司,可以幫助租賃公司深耕行業、專業經營,有效促進專業化發展,而通過子公司對旗下SPV的統一管理,可以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以子公司開展對外融資來有效解決以往單個SPV融資難度大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金融租賃的融資便利度。因此,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也應考慮通過子公司的設立來開展專業化、國際化的經營。
綜上,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化和國際化實際是租賃業自身的業務跨度所客觀決定的,金融租賃公司在經歷一定的發展階段后,必然面臨對核心業務專業化和國際化的選擇。所謂的專業化并非單純對自身業務做“減法”或使租賃業務內容單一化,而是應當通過對核心業務的深耕,創立具備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模式。
目前,我國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亟需突破以往“貪大求全”的發展模式,通過專業化人才團隊和管理機制的建設,獲取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應當認識到,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為整個金融租賃行業帶來國際化發展的良好契機,在伴隨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應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而在綜保區或境外設立專業化子公司,是提供這一服務的良好載體。
原創本文節選自《新金融評論》2016年第1期(總第21期)廖岷《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研究》,轉載請注明出處。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作者:廖岷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學術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
培訓公告 | ||
第三期融資租賃公司開展商業保理業務實務操作專題培訓班 | 5月13-15日 | 北京—永興花園飯店 |
歡迎垂詢 133-3106-9587 楊志軍 | ||
或登陸http://www.tl17.net了解課程詳情。 |
上一篇:多維度解讀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
下一篇:總局貨勞司王薇處長談營改增方案設計理念